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081~临床经验 (三十二)中篇
更新日期:2022-07-23 已浏览:1001次2 利水通淋法
2.1立法依据 湿热蕴结下焦,为CPN之主要病机;小便频涩而痛,又为其主症;且因小便不利,则邪毒内蕴益甚。现代医学也认为,尿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尿流不畅,则细菌不易被冲洗清除,而在尿流郁积处大量繁殖[1],在尿路感染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利尿通淋,保持尿路通畅,当为治疗CPN之关键。
2.2选药 原则:杜师强调虽同为利水通淋药,但各有专长,治有专功,应区别情况,具体对待;同时,利水通淋药药力有强弱之分,治有层次,用有先后,当次第分明。常用药:有萹蓄、瞿麦、金钱草、白茅根、滑石、海金沙、石韦、车前子、猪苓、茯苓、泽泻等。萹蓄、瞿麦利尿通淋,善清下焦湿热,CPN急性发作期多用。金钱草、滑石、海金沙利水通淋之力尤强,CPN合并尿路结石者首选。白茅根、石韦甘寒,凉血而利水,CPN伴有血尿者为优。车前子体滑,泽泻咸寒入肾,利尿通淋之力较强,CPN小便淋涩不畅较甚者可用。猪苓、茯苓、扁豆、薏苡仁甘淡利湿,利水而无峻泻之力,渗湿又无伤正之弊,作用和缓而持久,CPN患者症状不明显时皆可选用。
3 清热解毒法
3.1立法依据 湿热蕴结下焦,无以宣化,最易化生毒邪。湿、热、毒邪交加,常使病情加重,或迁延难愈。CPN主要是因细菌感染引起,尿培养多阳性。故在利水通淋之同时,兼以清热解毒,两法并用,双管齐下则劲扫病邪,相得益彰。
3.2选药 原则:杜师对清热解毒药的选择,喜用既能出里,又能达表,或既能入血,又能透气,表里气血双清的药物;而且能甘寒,不苦寒,处处谨防“苦寒败胃”。常用药:有蒲公英、银花、黄芩、土茯苓、地丁草、连翘、虎杖等。
其中蒲公英长于清热解毒,又有利水除湿之功,善清湿、热、毒邪,且量大有滑肠通便之能,兼便秘者尤宜。银花清热解毒,既能出里达表,表里双清,又能入血透气,气血双解,且甘寒不伤胃气,量大使用无妨;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然因其苦寒,不可久用;土茯苓专解湿毒,又善利尿通淋,为湿毒之必备;地丁草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连翘清热解毒,又入血分,消肿散结,且“清十二经热”;虎杖专解热毒,又善通络利湿,兼有导滞通便之长,皆为常用解毒之要品。药理研究也证实上述药物多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早期及时与利尿通淋药合用,尤为重要,常为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