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047~临床经验 (十七)
更新日期:2021-03-25 已浏览:1678次杜氏肾病Ⅲ号方治疗肾病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毛 炜 杜雨茂指导
肾病Ⅲ号方系业师杜雨茂教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在经方猪苓汤基础上化裁而成。经长期运用观察,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证方面,获效满意。为进一步验证其疗效,我们对30例病人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1. 1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所制定的标准,其中(1)、 (2)项为必备: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24小时;(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 ;(3)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6.5mmo1/L;(4)高度水肿。
1.2纳入标准:凡具下列条件中四项或四项以上者。
(1)浮肿;(2)腰痛或腰酸困;(3)身困乏力;(4)纳呆;(5)手足心热;(6)脉细数无力;(7)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
1.3排除标准:凡具下列条件中一项者,均为排除对象。
(1)诊断明确,但不具气虚征象者;(2)不具阴虚征象者;(3)临床表现以阳虚为主者;(4)服中药同时使用大剂量激素和/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者;(5)失访及不予合作者;(6)伴有严重的心、肝疾患者。
1.4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3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32.26岁。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者1.5个月,平均病程3.04年。
2 治疗方法
30例患者均以肾病Ⅲ号为主方,随症稍事化裁。基本方由党参、黄芪、芡实、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生地、当归、丹参、牛膝、红花、益母草、石苇等组成,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温服。腰痛甚者,酌加川断、狗脊;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或酒军;胃脘胀闷者,加炒枳壳;尿蛋白定量高且持续不减者,重用黄芪、芡实等。30天为一疗程,二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变,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血清胆固醇,所得数据经统计后,进行配对检验。
4 疗效标准
参考有关文献,分为下例四级。
4.1完全缓解 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血浆蛋白与血清胆固醇恢复至正常水平,肾功能正常,尿常规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g/24小时。
4.2基本缓解 症状与体征消失,血清白蛋白与血清胆固醇正常或基本正常,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g/24小时。
4.3部分缓解 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有一项或多项明显改善,但未达到基本缓解标准者。
4.4无效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甚则病情加重。
观察结果
30例中,完全缓解7例,基本缓解10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症状改善情况及指标变化见下表。
表1 30例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状变化
浮肿 腰痛 纳呆 乏力 小便泡沫量多 手足心热 脉细数 |
治疗前 30 28 23 26 30 27 9
治 消失 24 17 14 21 17 14 23 疗 无变化 1 4 2 3 5 后 减轻 6 11 5 3 10 14 2 |
可见,本方在改善浮肿,腰痛及手足心热等症状方面,效果尤佳。
表2 30例患者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治疗前(n=30) 治疗后(n=30) P值 |
血浆总蛋白(g∕L) 41.15±0.56 50.58±1.88 P﹤0.01 血浆白蛋白(g∕L) 20.50±1.10 27.90±1.46 P﹤0.01 血清胆固醇(mmol∕L) 8.80±0.56 6.41±0.34 P﹤0.001 24小时蛋白尿定量(g∕24小时) 4.85±0.66 3.47±0.35 P﹤0.01 |
可见,本方可明显减少尿蛋白丢失,提高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胆固醇。
讨论
肾病综合症之气阴两虚证,本当以益气养阴为治则,但因水湿,瘀血为该病的重要病理产物,且做为其加重因素而存在,故养阴又恐碍湿,利湿又恐伤阴,唯有养阴利湿兼顾方为正治,故业师杜雨茂教授选用猪苓汤为基础,取其利湿不伤阴,养阴不碍湿之功,配以党参、黄芪等以健脾益气,便佐以当归、丹参、红花、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以改善本病患者所存在的高凝状态。全方配合,共奏补脾益气,利水养阴,活血化瘀之功。上述临床观察表明,杜氏肾病Ⅲ号方,不仅可有效地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且可有效地减少尿蛋白丢失、降血脂、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 原载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6,19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