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健康热线: 029-33312010
联 系 我 们
24小时免费热线:029-33312010
预约挂号:029-33338159
客服微信:18064385658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西段2号
QQ: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资讯

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019~学术研究(十八)

更新日期:2020-07-17   已浏览:1496次  

杜雨茂教授伤寒治学特色浅析

董正华  赵天才    

  杜雨茂教授从事中医教育事业数十年,尤其在仲景学术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又长期坚持临床实践,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领域有较大的影响,既是全国著名的仲景学术研究专家,又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学家。笔者有幸在先生任主任的伤寒金匮教研室工作,其后又考取其硕士研究生,长期在先生身边学习工作,接受先生的教诲。先生的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师风、高尚的师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为勉励后学,继承发扬先生的治学精神,进一步搞好中医药教育事业,特将先生伤寒治学特色浅析如下。

1 勤于笔耕,研究著述颇丰富

  自1960年以来,杜雨茂教授结合《伤寒论》的教学体会,撰写了九十余篇学术论文,并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例如“《伤寒论》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外伤性截瘫合并泌尿系感染”、“谈谈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关于张仲景生平一些问题的探讨”、“《伤寒论》教学方法浅谈”、“伤寒论六经本义”、“少阳热邪久郁成积(胰腺结核)治验”、“真武汤为主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热入血室之我见” 等等。

  在长期的教学、临床实践的同时,先生除参编全国《伤寒论》四版、五版教材之外,还撰著出版《伤寒论》研究专著四部:

  1.1 校订《伤寒论阐释》 《伤寒论阐释》[1]是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陕西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成友仁先生于1956年为学员编写的《伤寒论》讲稿。1981年学校决定由时任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的杜雨茂老师与潘克良老师对该讲义进行校订。杜雨茂教授为校订《伤寒论阐释》倾注了大量心血,全面校订了书中所引用文献资料并注明其出处,修正了部分注释、译解、按语,对部分实例进行了删补。全书分概论及本论两部分。其中概论介绍了“伤寒论的来历和它的注释书”、“伤寒论的内容和它的意义”、“伤寒论的几个特点”、“关于阴阳的一般概念”、“表里虚实寒热”、“伤寒论之六经”、“传经问题”、“治疗原则”等八篇。本论阐述六经病证及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分十二篇,收录了《伤寒论》的398条原文和113首方剂。对原文根据需要,有〔注释〕、〔译解〕、〔方义〕、〔参考〕、〔实例〕、〔按语〕等项目。《伤寒论阐释》于19836月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作为我校的特色教材,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1.2  编著《伤寒论六经辨证表解》[2] 《伤寒论六经表解·伤寒论医案》是七十年代杜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临床体会,参考历代注家的见解,为本科生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后来经多次修改完善定名为《伤寒论六经辨证表解》,由陕西科技出版社于1984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六经病证治为纲,以仲景原文为依据,对《伤寒论》398条原文,按经分章,根据性质和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以分经类证为主,参以类法的方法,顺次编排。每经之中,又分纲要、主证、兼证、变证及其治法、禁忌、转归、预后、类证鉴别等。表解中的文字,以《伤寒论》原文为主。在各类原文之前,添加醒目的标题;对原条文中不易理解的字、词,分别在表下予以简明注释;对少数原文含义隐奥及病机、辨证、治法等有脱漏不全者,则根据有关注家意见,结合编者的体会和见解,给予必要的补充,以利于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下篇选列编者临床应用《伤寒论》理法方药的验案45则,并加按语阐述辨证、立法、选方化裁的依据与体会。该书不仅有助于初学者参考复习,而且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读该书,能够使读者对原论辨证施治的系统性、规律性举目了然;对原论的内容实质易于分析认识。该书曾获得陕西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1.3 主编《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3]《伤寒论》是中医学术界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尤其是解放以后发表的研究文献更是层出不穷,然这些文章散见于数百种杂志期刊上,研究者欲睹其全貌诚非易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杜雨茂教授带领学科教师及研究生,系统查阅了国内1950~1980年各种中医及有关期刊、资料220种,将其中与《伤寒论》及仲景学术研究有关的2614篇文章加以整理、分析,摘其精粹要旨,按性质归纳为张仲景与伤寒论、理法研究、方剂研究、临床应用、药物研究等五大类,汇编成册。全书约50余万字,资料收集较为齐全,内容丰富,翔实可靠,纲目分明,编排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浏览此书,便可对解放后三十年伤寒论研究概况有较全面了解,为进一步研究仲景学说提供了方便。著名伤寒学家,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赞曰“堪为后世研究《伤寒论》者之指南针。”《伤寒论研究文献摘要》于1988年4月经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曾于1989年获得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科研成果三等奖。

  1.4 编著《伤寒论释疑与经方实验》[4]本书是杜老师总结数十年《伤寒论》的教学心得,以及对《伤寒论》内容的难点、疑点及历代医家争议较大、悬而未决的问题,据理分析,并提出自己学术见解的专著。如六经实质问题、六经传足不传手的观点、太阳主表与温病学家以肺主表的问题、三纲鼎立说、六经提纲、厥阴病篇并非“杂凑”等五十六个疑难问题,条分缕析,朔源析流,其见解独到、评论公允,有理有据,真正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该书凡45万字,于2004年3月由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伤寒学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教授评论曰“决是非于百家,力剖精粗于豪芒,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2 授人以渔,重视教学方法研究

  杜雨茂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研习中医,1958年被遴选参加陕西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学习,1959年又被选送至成都中医学院全国伤寒论师资班学习,结业回校以后一直从事《伤寒论》教学、仲景学术研究及中医临床工作。他既接受中医传统的师承教育,又接受现代中医的院校教育。在长期的受教育及再教育过程中,他深深地体会到,《伤寒论》在培养中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他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七十年代末,先生曾以“如何学习《伤寒论》”为题,多次在学校本科生、西学中班学员中作辅导报告,最后经修改定名为“谈谈学习《伤寒论》的方法[5]在《陕西中医公开发表。他认为,《伤寒论》毕竟是一部成书于1800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著者的学术见解及成书的时代背景等因素,使该书具有与其他古典医著所不同的特点。在学习之前,需要首先明确其学术特点,文法特点,字、词、术语特点,才能正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抓住重点,学好《伤寒论》。他结合《伤寒论》的课程性质及特点,总结出细读原文,前后对照”、“参考注本,摘善而从”、“知其优缺,批判继承”、“联系实际、深入钻研”四个具体学习方法。①“细读原文,前后对照”:即将有关联的条文进行归纳分析,采取类证、类法或类方等方式方法,亲手整理分析一番,找出其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利深入领会和掌握其精神实质。②“参考注本,摘善而从”:先参阅其中较有影响的名著,逐渐达到博览。而对各注家的意见应反复琢磨,并联系临床实际去分析认识,摘其善者而从之。③“知其优缺,批判继承”:他认为,作为经典医籍,《伤寒论》对中医学的发展贡献是巨大的。但鉴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该有所认识,对于某些欠妥的观点,应批判地继承,不能兼收并蓄。例如由于受尊经崇古思想的影响,《伤寒论》仍未摆脱《素问·热论》六经的排列顺序,仍有计日传经、日传一经的痕迹。受先秦学术界的弊病——臆测性的影响,某些条文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处。例如原文第7条用“阳数七,阴数六”来牵强地解释“七日愈,六日愈”的道理等。《伤寒论》成书后经辗转传抄,几度散佚又收集,故原文舛错、脱漏难免。④“联系实际、深入钻研”:强调不能仅停留在字面和文献上的学习上,更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大胆而细心地把本论的理法方药应用到实践中去,一方面可以验证其是否确切有效,加深对原论的理解,激发深入钻研的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发展本论理法,扩大其方药的运用。

  作为长期从事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资深老教师,他严谨求实,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讲好每一节课;他学识渊博,中医基本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讲课时常常广征博引,深入浅出,善于启发;板书简洁,提纲挈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深受广大师生好评。他讲授《伤寒论》处处重视晓人以理法,常引用先贤的名言:如“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全凭实效定取舍,不必考证费功夫”、“读仲景之书,用仲景之法,而不拘于仲景之方者,是得仲景之心也”等来启迪告诫后学者,学习《伤寒论》的重点是掌握其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应用其理法方药去指导临床实践,而不要在某些不必要的考证和无原则争论上去下功夫,更不要死煞句下,钻牛角尖。他多年担任教研室主任、教务处长,深知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因此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在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经常在教研室组织青年教师及硕士研究生开展试讲及教学法研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从如何备课、编写讲稿,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记得本人初到伤寒教研室工作时,对如何组织教学心中茫然,曾向他请教如何讲课?他说“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其教学目的不同,要求各异。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哪些是必须要掌握的?哪些是一般了解的?一定要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善于总结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得失,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杜老师的这些教诲,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工作。

  我们体会杜老师《伤寒论》教学特色主要有:把握原文,以阐述仲景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用临床疗效反证仲景理法方药的适用价值;善于归纳,汇编《伤寒论》六经辨证表解;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他撰写发表了“《伤寒论》教学方法浅谈”,系统地介绍《伤寒论》教学方法,影响了我校伤寒学科的几代人。他指出“阐明特点要领,启发学习自觉性”,是学习《伤寒论》原文之前,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给学员讲明《伤寒论》的主要特点和要领,如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原著的变迁、文字与文法特点、六经是统御全论辨证论治的纲领体系、方药与外治法等,使其对本书有一概括的了解,明确它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价值,从心情上感到亲切、感到迫切需要学习。这样使学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伤寒论》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学习自觉性。

  在原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讲深解透原文”为目的。特别强调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要“探求原意,详审因机”:对于每一条原文在讲评时首先应力求弄清其原意,尤其是对条义中提出的脉证治法等,要从详细分析其病因、病机入手,从而达到对原条有较深入而确当的理解。要做到这点,必须重视条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文法结构以及与相关条文的关系等。其次“重视理法,详析方药”:所谓理法、即是指《伤寒论》条文中所包含的辨证论治等方面的道理、方法与原则。在讲解条文时应突出地阐明这方面的内容,因为这多是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明了并熟悉之后,就可以隅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于实际中去。有的条文反映的是总体方面的大法,有的却反映的是小范围里的原则、规律。其三“参考发挥,联系实际”:一部《伤寒论》的注释阐发著作有数百种之多,这对于研读原条文是一个有利条件,但如何判断这些注释发挥意见的正确与否却非易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必须联系临床实际去反复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意见,然后把这种意见向学员讲授,供他们学习思考。

  “指导预习复习,适当组织讨论”:预习、复习和讨论也是搞好《伤寒论》教学不容忽视的三个环节,任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和大纲的要求,对此进行周密细致的组织和指导。

  预习:杜老师在讲授某一章节之前,并非笼统地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某一章节,而是将某章节的主要内容拟订为思考题交给学员,引导学员在课前预习,带着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去听讲,这样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利用课后辅导答疑时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预习情况,指导和督催,促其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并可籍以收集对预习题及方法的意见,不断加以改进。

  复习:分课间复习与课后的总复习两种。杜老师一般将二者结合起来,在讲过一个章节后,出复习题让学员自行复习,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辅导解答;或要求学生对所讲章节的重点内容作一概要总结,以加深学员对重点内容的印象和理解的深化。课程结束后,进行总复习,一般根据复习题结合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的而又是有重点的复习,对于有一定医学基础或学习程度较好的学员,应组织他们对本论原文按条文性质,据一证之法、方、禁忌,误治等进行综合分析,体会其深一层的意思,探求它们各自的规律。

  讨论:分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笔者体会两种形式相结合好。小组一般可多进行,全班讨论要适当,不宜过多。在讲过一些章节之后,事先就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拟出讨论题,让学员分组讨论,对分歧意见和问题搜集起来,由教师给予解答。如要进行全班讨论,可选一至二个重点讨论题,先由各小组在课余时间讨论,推选中心发言人,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各抒己见,亦可自由发言,进行争辩。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讨论中涉及的问题及分歧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供学员参考。因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只要认真组织,安排妥当,绝大多数学员都是欢迎的,收效也是较好的。杜老师的这种讨论式教学法与近年来倡导的PBL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
免费热线:029-33312010
预约挂号:029-33338159
客服微信:18064385658
医院地址: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渭阳西路西段2号

    微信咨询